最新直播应用归集,99re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,亚洲国产区男人本色在线观看,香蕉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

新聞資訊
News information

親身體驗:一位移民眼中的美、澳、新生活差異

2024-04-27 10:10
作者:征鳴國際
瀏覽:

講述移民生活的文章不勝枚舉,今天之所以選這一篇,是因為作者在美、澳、新三個移民國都有過生活的經(jīng)歷,雖然停留的時間長短不同,陳述也多為個人感受,但恰恰因為這篇文章,給了我們一個溝通、了解不同移民生活的契機。


在這篇文章里,我想把我生活和工作過的幾個主要移民國家進行一番比較,也說說我在各國的見聞。


我曾經(jīng)在新西蘭住過7年,現(xiàn)在在美國已經(jīng)7年了。


在澳大利亞,我也工作過半年,并且近兩年去過澳大利亞很多次,在澳洲也有很多的親戚。所以說,我對澳洲也很了解。


下面就讓我講講我的見聞:

01

移民的來源和特點


美國華人移民的個特點是:技術移民人數(shù)非常少,而移民主要是通過結婚、親屬和政治避難來美國的,也有一定數(shù)量的投資移民。這個特點是美國歧視性的移民政策造成的結果。


美國移民法對所有國家的技術移民有個完全相等人數(shù)的配額,既任何國家的技術移民不能超過全世界總配額的7%,不論國家大小和人口高低。現(xiàn)在全世界的技術移民總配額才140,000人, 這意味著中國的配額是9,800,跟只有幾百萬人口的冰島、新西蘭一樣。


實際上,給中國的技術移民名額才8千個左右,因為由于政治原因,在90年代初美國給中國發(fā)了大批綠卡,這些名額要從未來幾十年中逐年扣除。


更雪上加霜的是,給中國8000余人的技術移民配額包括了主申請人的配偶和子女。


根據(jù)美國移民局數(shù)據(jù),美國一個主申請人(既真正的技術移民者)平均會帶1.5個家屬。這么算下來,美國每年真正來自中國的技術移民才3000多人。這個小得可憐的數(shù)字,跟才有400余萬人口的新西蘭每年接受的中國技術移民基本相等,并且大大低于澳洲每年接受的中國技術移民。


這個政策就導致了,雖然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達到近50萬,真正能通過技術移民途徑留下來寥寥無幾。而相反,美國的結婚移民不限數(shù)量,而且申請時間特別快。因此,靠結婚來美國的中國女子特別多,在大城市里到處都能見到。


另外,美國家庭團聚移民配額是技術移民的2倍,所以家庭團聚移民也比靠自身能力移民容易得多。


另外一個特點是,美國技術移民的等待時間不僅非常漫長,而且遙遙無期,連美國政府都不知道你會排多久的隊。我個人是美國大學教授,排了4年隊才拿到綠卡。現(xiàn)在由于在美留學生人數(shù)激增,現(xiàn)在和不久將來的技術移民排期時間估計會達到6-8年。在漫長排期期間,申請人不可以換工作,配偶也不可以工作。所以,美國技術移民是一個非常辛苦,非常不人性的制度。


因此,我不建議年輕人來美國辦綠卡,把寶貴的青春浪費在遙遙無期的等待中(結婚的除外)。


相比之下,澳洲和新西蘭都沒有任何歧視性的配額。各國人完全平等,全憑自己本事移民。所以,中國人移民澳洲和新西蘭大多數(shù)是靠自身知識和技術來進行移民,而非結婚和親屬。


澳洲每年技術移民配額約13萬,跟人口比它大十幾倍的美國一樣多。而來自中國的技術移民每年約2萬人。這個數(shù)據(jù)是美國2兩倍以上。


另外,新西蘭和澳洲都歡迎那些能為他們經(jīng)濟和科技發(fā)展帶來貢獻的技術移民,而限制結婚和家庭團聚移民,與美國的政策完全相反。比如,澳洲2015-2016年度的全球技術移民總數(shù)是128,550人,而全球家庭移民只有57,400人。其中,中國移民占29005人(包括技術和家庭)。澳洲可只有3千萬人口啊,而美國有3億人!


我的親朋好友幾乎全是靠自己的本事技術移民來澳洲和新西蘭的。



02

移民的年齡


我發(fā)現(xiàn)在美國的中國移民年齡偏大,大多數(shù)都是50后和60后。他們這一代人大多是90年代來美的,想法跟我們年輕人不一樣,一般說不到一起去。年輕的移民在美國反而比較少,盡管這里的留學生很多。當然,這是美國限制技術移民政策的必然結果。

相比之下,在澳新兩國,我身邊絕大多數(shù)技術移民都是70后,80后和90后的年輕人。尤其,我們80后是澳新移民的主力。大部分的80后是在澳洲和新西蘭自費留學后,通過技術移民留下來的。


03

新移民扎根的難易程度


在美國,新移民想扎根美國是個困難的過程,會遇到各種政策和手續(xù)上的障礙。比如,辦社會安全號(Social Security Number,既美國稅號),和辦駕照都停費周折,挺耗費時間的。而在澳新,這些都挺容易。


在美國,新移民是貸不到房貸的。原因是,美國銀行貸款要兩個重要條件:


1)要有信用史和足夠高的信用等級;2)要有兩年在美國的不間斷的收入記錄。


所以,除非你有100%現(xiàn)款,2-3年內(nèi)你在美國是無法買房的。


我剛來美國時,點(信用史)可是逼死我了。雖然我是美國教授,有著高于平常人不少的工資,但是當時我就是辦不下信用卡,就是因為我沒有信用記錄。由于沒有信用記錄,所以沒有任何一家銀行同意給我辦信用卡。


但是要建立信用記錄,就必須要有信用卡或其他貸款。這就成了“蛋生雞還是雞生蛋”的死循環(huán)。當時可急壞了我了!后還是靠我的老系主任找他的熟人,是銀行行長,這才給我辦下來我在美國的張信用卡,解了這個死結。


在新西蘭和澳洲,新移民只要拿著工作合同和護照去銀行,人家當場就給你辦信用卡,甚至房屋貸款。所以,這根本就不是個事兒。


另外,來美國的新移民,由于沒有信用史,租房都極為麻煩。一般房東都要調(diào)查房客的信用記錄,所以沒有還信用記錄的新移民就經(jīng)常碰壁。

04

移民的社會、政治和經(jīng)濟地位


我來了美國后深切的感到,在美國,亞洲人的政治、社會和經(jīng)濟地位要遠遠低于在澳新的亞洲人。


舉個例子:


美國對亞裔小孩(指的是美國生的)考大學歧視性要求高分。哈佛等名校,對亞裔高中生要求高考(SAT or ACT) 幾乎滿分,而對白人要求低,對黑人要求更低。唯一不歧視華人的是加州的各個大學,因為只有加州立法要求大學錄取時不許根據(jù)孩子的種族進行分類。所以,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洛杉磯分校等到處都是黑頭發(fā)黑眼睛的學生。除了加州,其他州的大學都多少歧視華人。


但他們歧視亞裔孩子還非找個理由不可,說亞裔的孩子是書呆子,只會讀書,但實踐能力和領導能力不足。切。。。。。。又是一層新的歧視!這是美國人和美國媒體對亞裔的普遍印象(stereotype)。尤其是亞裔男孩兒,經(jīng)常被美國的本地人和華人女孩兒認為缺少男子氣概。


亞裔沒領導能力?中國人玩兒春秋戰(zhàn)國、三國演義、孫子兵法的時候,你們美國人的祖先在歐洲連黑暗時代都沒進入呢。還有臉說我們沒領導能力?!歧視就歧視唄,我認了!但請別找傻逼的理由。


另一個歧視的例子,就是上面講的技術移民配額。


在美國,你基本見不到剛移民的中國人在各級政府供職。而在新西蘭,我朋友不少都在政府工作,而且跟我年齡相仿的70后和80后有些當上了政府各部的經(jīng)理,相當于科長甚至處長。


我一個好朋友是個IT女,剛來新西蘭就直接通過了安全審核(security clearance), 直接在內(nèi)政部負責一些國家重要數(shù)據(jù)庫的管理工作。其他的朋友有的在衛(wèi)生部,有的在司法部,還有在國家警察總局的。這些對于剛來美國的華人,只有做夢的份。


上面講了政府的工作,我再講講中國人在澳新的經(jīng)濟實力吧。在悉尼、墨爾本、奧克蘭、惠靈頓等大城市買百萬級豪宅的人,華人比例很高。大家可以隨便去看每周末,悉尼和墨爾本在街頭舉行的房屋拍賣。圍觀的白人雖然不少,但能出高價拍到后的常常是華人。


在美國,雖然現(xiàn)在也有不少大陸來的炒房團,但是華人移民的平均經(jīng)濟實力還是不如本地人好。


在悉尼的市中心轉(zhuǎn)一轉(zhuǎn)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幾乎50%的路人都是亞洲面孔。悉尼絕對是國際化的城市,在這點上美國任何城市都無法與悉尼相比。我曾經(jīng)去過我小侄女在悉尼的小學,那里99%的亞洲面孔。


除了中國人多,再加上中國人的經(jīng)濟和社會地位,在澳新,沒有任何組織、任何政府敢歧視中國人。再說,咱們中國移民很多就在澳新各級政府里面工作。這點與美國華人社會地位有著極大的差別。


社會地位不同導致另外一個現(xiàn)象就是,在美國,相當一部分的中國女人愛找白人男人結婚,高看白人,而看不起中國男人。估計是因為在美國,中國人的社會地位低,所以中國人還是有些自卑,還是覺得像是局外人,所以比較愿意“攀高枝”,在潛意識里,她們更愿意通過結婚來變得更本土化,來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。這是個社會風氣,不是個體現(xiàn)象。


但在澳新,絕大多數(shù)中國女生都首選中國男人結婚。首先是技術移民較為容易,再加上中國人社會地位并不低于本地人,而且學歷和經(jīng)濟實力也不弱。所以,我認識在澳新的幾乎所有中國女生都首選中國男人,畢竟大家文化背景相同,容易互相理解。就連我20來歲的幾個侄女和表妹們,她們都在澳洲出生澳洲長大,但她們上大學也都是找二代華人談對象,愿意找白人仍然是少數(shù)。


一代找一代移民,二代找二代,這就是澳新移民的主要婚姻形式。在這一點上,跟美國移民和留學生是有一個很大區(qū)別的。

05

收入和事業(yè)發(fā)展


在收入這點上,美國小勝澳洲,大勝新西蘭。美國的人均GDP (PPP)是5,7000美元,澳洲的GDP(PPP)是人均49,000 美元,而新西蘭的人均GDP是39,000美元。但是GDP的分布在各國有很大的不同。


美國富人非常富,而窮人非常窮。而澳新貧富差距不大,大家收入都在中間。窮人很少,但特別富的人也不太多。


美國是一個非??磦€人能力的國家。如果你個人能力特別高,那么你的事業(yè)在美國可以不封頂,你可以當上億萬富翁,或得諾貝爾獎,或當上大學校長。但是在澳新,這些機遇有限,所以你的才能可能得不到100%發(fā)揮。


但是,如果你能力一般或中等偏上,那么澳新的事業(yè)機遇也可能很好。雖然,你可能得不了諾貝爾獎,也當不了千萬富翁, 但是你也可以干得相當不錯。


如果你能力較低,好不要來美國,因為這里激烈競爭會讓你吃不消。


06

生活方式和社交


在生活方式和社交上,澳新兩國無可置疑地完勝美國。


在美國,華人生活我感覺非常單調(diào),就是上班,下班,送孩子上學,買東西。我特別注意到,美國華人不太愛社交,至少不像澳新華人那樣愛社交。這實際上是美國整個國家的一個風氣,既美國成年人比較獨來獨往,不太愛在工作之外交際。


哈佛社會學家Putman早在2000年就發(fā)表了《Bowling Alone》 (翻譯:《獨自打保齡》)這本書,全面分析美國人越來越孤獨的社會現(xiàn)象。這與工作壓力,高犯罪率,人之間的信任度降低等等因素都有很大關系。


我個人經(jīng)驗,完全與社會學家的判斷相符。非常有趣的是,我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的學生們,在上課前后基本不互相說話,各做各事。美國人似乎都怕打擾對方,或者出于過度禮貌,或者出于過于遠的人與人的距離,大家不怎么說話。


在美國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美國人在表面上表現(xiàn)得很熱情,但這種熱情只能維持在表面,而且很快就消失了。所以你基本無法與他們真正交上像哥們兒一樣的朋友,無法做到跟他們交心。根據(jù)我的觀察和閱讀相關研究,這并不是不是我們移民和本地人之間的文化差異所造成的,而是美國本地人之間也不互相深度交往的一種文化。美國人非常孤獨。


2014美國某知名大學做過一個調(diào)查,發(fā)現(xiàn)美國人在1980年有25%的人一個可以交心的朋友都沒有;到了2010年高達50%的美國人沒有任何一個知心朋友。在這個物質(zhì)高度發(fā)達的美國,人的精神生活竟然極度匱乏。


我似乎還沒有見過哪個在美國生活的華人不說生活無聊的。一兩個人,空守300平米大房子,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,這樣的生活有什么意義?所以,很多華人都受不了,終回國了。(我私自懷疑楊振寧老教授回國安度晚年也有這個原因。)其實,這真的不怪我們?nèi)A人自己,而是美國社會大環(huán)境的問題。

在澳洲和新西蘭,華人的生活豐富多彩許多。


舉個例子,我在美國從來沒人跟我過過生日,可是一回新西蘭過生日,立馬有10幾個、20幾個朋友來一起慶祝,讓我感激得不得了。為啥美國華人就不愛互相請客呢?我們在新西蘭還有各種華人的興趣群,比如登山群,IT群等等。


對于,中老年人,新西蘭的所有公共圖書館都有專門針對華人的“夕陽紅之家”活動。其中有教老年人學英語,學電腦,書法,太極等等活動。我母親說,她在新西蘭比在國內(nèi)過得還熱鬧。


07

福利


美國是個低福利國家,而澳新是高福利國家。這點大家都知道,我就不多說了。美國的醫(yī)療非常昂貴,沒有工作單位給你買醫(yī)療保險(價格是至少5000美金一年)的話,你自己是付不起醫(yī)藥費的。比如,在美國做一個CT要2000美金,但在新西蘭和澳洲一般是免費,因為那里有政府醫(yī)療。

其他的福利,也是澳洲和新西蘭好,美國差。


08

教育


世界好的大學都集中在美國。哈佛、耶魯、斯坦福、芝加哥等等名校如云。但是美國的精英教育是很貴的。一年4-5萬美元的學費不是誰都能負得起的。


相比較之下,澳新的大學水平也還行,雖然不是,但非常便宜。對于移民來說,新西蘭的大學一年的學費才7000紐幣左右,相當于不足5000美金。(注意:這是移民的學費,而不是國際學生的學費。)


另外,美國普通中小學的平均水平比較差,差得讓我哭笑不得!美國學生高中畢業(yè)還不會解a=b*c方程的年輕人比比皆是。美國大學頭一年數(shù)學課完全就是在補中國初一和初二的知識。如果懂英語,拿美國高考(SAT) 讓中國初三學生考,就跟玩兒一樣。


澳新中小學平均水平殷實一些。英文、數(shù)學、科學都比較難,當然沒有國內(nèi)那么夸張啦。

●總結●

美、澳、新真的各有千秋。對有本事的人來說,美國的事業(yè)發(fā)展機會要更多、更好;但是澳洲和新西蘭的生活更加舒適。美國華人的社會和政治地位比較低;而澳洲和新西蘭的華人勢力大,大概沒人敢欺負咱們。


這里沒有正確的答案,請諸位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空間吧!觀后有不同觀點,或感覺不適,可以再讀讀其它文章,平衡觀點。


再申:生活感受原本就是一件非常個人化的事情,很難籠統(tǒng)地評價好與壞,難與易,怎么看?全在自己。

全球辦公室:上海、杭州、新加坡、東京、波蘭

Copyrights2022  征鳴(上海)因私出入境服務有限公司| 版權所有 | 滬ICP備2021030262號-1

  • 首頁
  • 留言
  • 返回頂部
  • 在線留言

    點擊更換驗證碼